挑战杯微沙龙总结
挑战杯微沙龙
总结推送
2024.12.1流程
12 月 1 日下午,自动化系 2025 年挑战杯微沙龙成功举办。本次微沙龙主 要分为三个环节:
- 介绍本届挑战杯的章程
- 往届挑战杯获奖嘉宾经验分享
- 问答环节 Q&A
挑战杯简介
主持人张博仕介绍挑战杯章程
首先,主持人张博仕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挑战杯的发展历史、定位以及申报挑战杯的流程。
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清华大学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校团委和校学生科协共同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 42 届。挑战杯旨在通过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的人才,发现与培养在学术科技领域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参赛要求以团队形式报名,团队人数不超过六人,第一作者的工作量需占总量的 40% 以上,其余成员不少于 10%。初审阶段不设淘汰环节,而复审阶段则需提交六个作品,最终成绩将根据提交的材料和现场答辩结果综合评定。
再次提醒大家,我系挑战杯报名截止时间为本周周日(12月8日),请感兴趣的同学尽快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及时提交报名材料。

嘉宾分享
在这次微沙龙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四位曾积极参与挑战杯赛事并取得优秀成果的同学。他们分享了自己与挑战杯的故事,讲述了当年准备挑战杯的具体流程,以及制作 PPT、答辩和撰写项目介绍文件等方面的技巧。这些经验让同学们对准备挑战杯项目的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本次微沙龙负责人与各位嘉宾合影留念
王艺陶
王艺陶同学介绍了她的作品——基于手机排线的超薄天线设计。凭借这项作品,她获得了校挑战杯的一等奖,并在天线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论文。她分享了在项目开发规划、文书材料优化和答辩策略三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王同学强调,在提交材料之前,一定要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并准备好详细的研究计划。在准备提交的文书资料时,务必仔细审校各类文件,如作品申报书、评审材料(包括项目简介、项目文档和海报等),并认真制定答辩策略,换位思考,关注评委的听感。
此外,她还分享了一些答辩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包括与室友或朋友讨论项目,突出自身的特色,强调成果,保持语言严谨,适当承认设计中的缺陷,进行多次练习。在 PPT 的制作上,建议以图为主,确保布局合理、逻辑清晰等。
王艺陶同学分享
吕博涵
吕博涵同学主要分享了他参加挑战杯比赛的经历和感悟。他提到,在报名参加计算机系的比赛时,由于复审未能通过,后来转而报名经管学院,最终成功参赛。由此可见院系复审时项目质量的重要性。
此外,吕同学建议同学们不要为参加挑战杯而单独启动一个项目,而应将已有的学术项目转化为挑战杯项目。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在比赛中获得的收获,包括申请到闯世界计划和星火计划等。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挑战杯,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同时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
吕博涵同学分享
朱绍清
朱绍清同学主要分享了在挑战杯比赛中如何减轻成本负担的方法,例如寻求有相关经验的同学帮助。同时,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如何在答辩中讲好故事,以提高分数。
朱同学还提供了一些答辩经验,包括逻辑、语言表达和临场表现等方面。首先,PPT要结构清晰,每个部分的内容要明确,并且逻辑关系要清楚。其次,语言表达要流畅,尽量减少语气词,以便让评委更好地理解。再次,要表现出自信,不要受到其他人表现的影响。最后,面对评委的提问时,要保持礼貌,尽可 能流畅地回答问题。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要害怕,只需礼貌地回应就足够了。
朱绍清同学分享
冯子嘉
冯子嘉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他在科创赛事中的准备思路和经验。在准备 PPT 和讲稿时,他强调需要注重研究的重要性,突出重点,并适当地展示工作量。在演讲中,要抓住评委的注意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研究内容,并突出研究成果。同时,需避免自娱自乐,确保演讲内容与评委的关注点相符。
此外,冯同学强调要准备实物作品或视频展示,以帮助评委更好地理解项目。同时,要突出解决方案的优势,并与以往的工作进行对比。在讨论部分,可以展望未来的前景和意义,以呼应前面的介绍。
最后,他推荐了一些科学汇报的 PPT 模板,但提醒大家在挑战杯等科创赛事中需考虑受众的需求,注意表达的观感和方式。
冯子嘉同学分享
问答环节 Q&A
- 图片 1
- 图片 2
- 图片 3
Q:挑战杯对保研有多大作用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自动化系今年推出的新政策:对于三字班的同学,挑战杯奖项可以计入推研成绩,等级越高,增加的 GPA 系数也越大。
虽然嘉宾们所在的院系可能没有类似的政策支持,但他们一致认为,参与挑战杯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锻炼机会。这不仅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如何完成一个项目,还能将想法付诸实践,丰富大家的科创经验。
Q:准备挑战杯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准备挑战杯主要是在复审、初审和答辩这些关键节点之前投入较多时间。完成一个项目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而这也与前期准备过程中科研投入的多少密切相关。如果前期的科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后期主要集中在答辩材料的准备上,所需的时间投入就会相对较少。
Q:挑战杯可以中途退出吗
项目复审之前都是可以退出的,其实复审之后的工作也不多了。当然能坚持下来是最好的,坚持下来的同学们收获也是最大的。
Q:一个人可以打挑战杯吗
四位嘉宾表示,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通常由一到两个人承担,其余参与者往往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淡出,或者主要负责文书和宣传等工作。毕竟,挑战杯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精力,并且有充分的动机和兴趣去完成这个项目。因此,只要大家愿意投入一定的时间,一个人参加挑战杯是完全可行的。

总结
本次微沙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对挑战杯的准备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虽然微沙龙已经圆满结束,但挑战杯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挑战杯的备战中,为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努力拼搏。在此,我们预祝所有参赛团队在挑战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图文 & 排版丨谭雯心 李晨希
审核 | 田荣琪 张琰然 周义函

自动化系学生宣传平台
欢迎关注紫冬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