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导会总结
科创引导会
自动化系 学生科协10 月 29 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了史明磊、罗奕桐、杨馨惟和汪润几位在科研科创方面颇有心得的同学。在此次引导会上,他们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星火计划、SRT、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研项目和科创比赛的相关事项,分享了他们的科创经历和科研学习经验,并为本科生在科创道路上提供了一些规划建议。让我们在几位同学丰富而有趣的分享中,一起看 看他们的科研之路吧!
- 现场图片 1
- 现场图片 2
科创经验分享
-
史明磊
史明磊推荐系内同学们参与的比赛包括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等。在推荐了一些科创比赛之后,他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参加科创比赛的益处。
首先,他分享了利用 CSDN、GitHub、bilibili 等提升 Coding 能力的经验,以及在比赛中对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的心得。随后,他强调在比赛中学习新的知识比获取奖项更加重要。最后,他介绍了学推计划的相关信息,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创比赛和学推、ATOM、星火等培养计划。
史明磊分享关于科创赛事的建议 -
罗奕桐
罗奕桐从自己的科研经历出发,按照时间顺序提供了入门科研的建议和规划。
首先,在大一下到大二上的准备阶段,他推荐同学们打好数理基础,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技巧,不必着急进组。而后,在大二上到大二下的初探阶段,他建议培养科研素养,不急于求成,先修一些专业课。同时,在文献搜索及阅读方面,罗奕桐推荐了 Google Scholar、EndNote、CCF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会议/期刊等途径。罗奕桐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在学业、科研、睡觉和玩乐中,四项最多只能选两项半。最后,他对科研相关的一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并对星火计划进行了介绍。
罗奕桐分享科研建议和规划 -
杨馨惟
杨馨惟介绍了她的 SRT、MetaSRT 参与经历。在每周的组会中,她会向师兄学习 Python 和 PyTorch 等基础知识,并通过论文阅读提升知识水平。她认为报名 SRT 是很好的科研入门方式,可以从中获得老师和师兄的指导。学姐强调,科研需要个人内驱力,进行主动投入,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杨馨惟还给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经验和心得:
- 科研有很多内容需要自学,有些知识如 Linux 命令行、Git、Python 等,不需要专业前置课程,可以并行地学习。善用 GPT 帮助写代码。
- 我们可能最初并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需要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可以通过自动化系官网了解感兴趣的所里老师的研究,也可以跟学长学姐约饭交流、解 决困惑。
- 对于英文论文,不建议总用全段翻译,会产生语义差别,不利于理解。
杨馨惟介绍自己的 SRT 经历 -
汪润
汪润首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丰富的科研科创经历。他在大一暑假参加科研训练,从文献阅读开始入手。大二上他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在此后的寒假中加入研究所课题组。大三下进行自我回顾时,他发现自己喜欢的方向其实是 Robotics。目前汪润在做 RL-based Control。尽管离开原课题组的沉没成本较大,但他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随后,汪润分享了自己对学术生涯的思考: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重要,如果没想明白就多尝试。不要妄自菲薄、患得患失、自我内耗,要立即行动!
对自动化系的同学们,汪润也给出了一些科研过程建议:
- 写代码可以 dirty and quick,不必追求太优雅,需要增加写代码效率。
- 重视沟通,不要不回微信,不必假装有进展。交流时有没听懂的地方,可以当场提出,不必不懂装懂。
最后,汪润表示,科研和科创之间存在区别。科创以拿奖为目的,而科研以论文为导向。校内科创赛事的对推研和出国的功利性价值不大,科研相对而言更具有功利价值。
汪润分享科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