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规则
场地设置与任务背景
-
场地布局:比赛场地为 380cm×190cm 的模拟家庭环境,分为客厅、厨房、卧室、书房等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布置特定的模拟家具与道具,模拟家庭生活的实际场景。
注意各个房间之间有墙壁隔开,需要从房间门处进出,撞到墙会有罚分(各个房间 之间有墙壁隔开,禁止穿越)。
-
障碍物:场地内随机布置模拟家庭常见障碍物(如垃圾桶、小凳子等),小车需具备避障功能以完成任务。
-
巡线轨迹:场地内有不同颜色的轨迹线,提供小车巡线导航。
比赛核心任务
比赛模拟家庭机器人在智能家庭环境中的任务执行与多任务协调能力,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的任务维度。
等待任务
最为简单,模拟开关灯、拖地、擦桌子或餐品制作等场景,需要小车到达指定区域(桌子或水渍处)等待一段时间即可完成任务。
-
任务 1:到达垃圾/水渍处(厨房)进行清洁;
条目 导航至目标区域(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碰到区域) 导航至目标区域(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完全在区域里面) 等待足够时间(8 秒) 分数 1 2 4 注意等待过程不可离开。
-
任务 2:到达厨房制作一份甜点;
条目 到厨房指定区域(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碰到区域) 到厨房指定区域(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完全在区域里面) 足够时间后(40 秒)回到厨房 足够时间后(40 秒)拿起甜点 把甜点放在餐厅的桌子上 分数 1 2 4 4 5 提示在制作甜点的过程中可以离开。
-
任务 3:到达客厅 开/关灯;
条目 导航至灯开关处(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碰到区域) 导航至灯开关处(蜂鸣器响一秒并且车子碰到区域) 触碰墙壁(指定区域) 分数 1 2 5
运送任务
小车收到指令后拿取目标物品并放置到目标区域以完成任务。在运送过程中注意避障。
-
任务 4:从书房取书并送至客厅;
条目 导航至书房且抓取到书 把书顺利送至客厅 分数 4 12
排序任务
小车依靠视觉模块,模拟垃圾分类或整理书架的场景,对不同编号的物块进行排序,或对区域和物块进行匹配放置。
-
任务 5:整理散乱的书本,按照编号 从小到大叠放起来;
条目 成功叠放 2 块 全部成功叠放 分数 6 10 -
任务 6:地上随机散落不同颜色的垃圾,捡起垃圾并放到对应颜色的垃圾桶内(模拟垃圾分类);
条目 成功 1 个 4 分 分数 共 12 分
复合任务
难度较高,对上述任务维度进行组合。
-
任务 7:将空杯子从客厅运送至厨房,并装满咖啡;随后将装满咖啡的杯子送至书房;
条目 到客厅抓取到杯子 成功把杯子送到厨房(在指定区域放下) 一段时间(30 秒)后拿起杯子 把装满的咖啡成功送到卧室 成功完成所有任务 分数 4 5 4 9 12 提示在制作咖啡的过程中可以离开。
-
任务 8:到厨房的工具间抓取拖把到清扫区进行清扫随后回到书房放置拖把;
条目 抓取到正确的工具 拿着正确的工具进入清扫区,清扫并且成功走一圈 成功放回工具到原来的位置(放回白框中即可) 分数 10 6 4 -
任务 9:给奶奶表演。
条目 来到卧室指定区域(车子完全在区域内) 自行设计表演(机械臂、旋转等创意动作) 分数 2 15
比赛流程
- 第 3 周末 验收:识别 + 机械臂。
- 第 4 周末 验收:小车移动 + 导航 + 避障。
验收内容:复现教程。
评分标准和罚时规则
-
比赛采用计时赛赛制,最终广义总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
比赛赛时 5 分钟,共有 9 个任务,任务总分为 146 分。
-
对比赛中的违规情况将进行罚分:
违规原因 罚分标准 触碰障碍物(或实体墙壁) -5 撞开/撞倒障碍物 -10 选手介入调整小车 -10 -
每场比赛由评委根据小车的表现给出主观的评分(加分奖励),标准为:
- 任务优化能力(5分):在可离开等待时间内是否有效实现智能多任务并行。
- 路径规划和避障能力(3分):小车路径规划合理性与避障效果。
- 机械臂操作效果(2分):机械臂操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
智能评分更高的队伍排名靠前。
比赛时间与流程
- 每轮任务总时间限制为 5 分钟(300s)。
- 总分 = 任务分 + 主观分 - 罚分。
比赛目标
通过此次比赛,参赛者需展示智能小车在模拟家庭环境中的任务执行与多任务协调能力,重点考核:
- 自主感知与决策能力。
- 多任务优化执行能力。
- 路径规划与避障能力。
本次比赛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场景的创新与应用,同时培养参赛者在硬件调试与算法优化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